柔性的英文是Flexible(adj)、flexibility(n),翻译成中文,具有“灵活的”、“弹性的”、“柔韧的”、“适应的”、“变通的”、“可变动的”等意思。
柔性,就是灵活性、适应性、变通性。
柔性制造就是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变通性能力的生产模式。
这种新型生产模式可以快速、灵活地适应内外环境与条件的变化,适用于多产品、多流程、多形态、多单元的快速转换与协同生产。
主打的就是一个自由切换、兼容并蓄的精神。
为更好地理解“柔性”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解成几个子概念:
机器柔性、生产柔性、产能柔性、过程柔性等。
1、机器柔性
机器柔性,或者叫结构柔性,主要指机器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可以灵活调整、适应变化的能力。
结构柔性的关键标志是模块化设计。
自动化领域很多非标设备,模块化设计可以让非标设备尽可能的标准化,并区分出哪一部分的结构增强通用性,不同产品共用治具,哪一部分的治具增强替换性,治具更换更便捷。
这种结构柔性带来的效果包括:
安装、部署更高效;设备投入成本更低;换型更快,更利于弹性调整生产、快速转换生产;扩展性强,更容易增加模块,扩展系统结构。
2、生产柔性
生产柔性是结构柔性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指生产系统响应市场与生产需求变化的速度与能力。
生产柔性的关键标志是适应性强,灵活适应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产品质量指标与标准的变化;新老产品的更新变化;不同品种产品兼容生产、转换生产的变化等。
生产的高兼容、高柔性带来的效果包括:
一是兼容已有的不同品类、型号的产品,直接可以极大节约生产成本和资源,提高产品的合规性、一致性;二是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策略的变化,而无需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与调整,可以极限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产能柔性
产能柔性,或叫产量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快速增加或减少所生产产品产量的能力。
产能柔性的实现,通常依赖于生产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调整性。
这种柔性对于根据订货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尤为重要,因为它允许企业在产品需求数量波动较大或者产品不能依靠库存调节供需矛盾时,灵活调整生产规模。
现代工业制造业,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订单碎片化,变化快,波动性强。
生产系统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如果能快速增加或减少产能,那么对企业来说,不管是效率维度,还是成本维度,都有着巨大的助力。
4、过程柔性
过程柔性,是指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灵活调整的能力。
根据过程反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品种、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产品标准等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
要实现过程柔性,不止要硬件柔而善变,还要数据会说话。
通过生产数据的智能化管理与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进行过程管理,才能及时预防、预测、预警,给出原因及对策分析,灵活控制生产,持续进行改善。
总之,软硬搭配,干活不累,不仅不累,还越干越完美!
最后总结一下:生产系统(设备、产线、车间等)的柔性化,就是要提高生产系统的兼容能力、自适应能力,并最终为企业带来成本、效率、质量、市场反应等方面的优势。
几乎每个厂商都巴不得一套生产系统可以兼容所有不同品类、所有同类不同型的产品。
不过,坦诚地说,这很难做到。
自动化设备供应商所能做的,就是结合厂商实际需求,尽可能将生成系统柔性化,于非标产品之中尽可能做到模块化、标准化。